你好,欢迎光临河源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of dynamic

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发布日期:2013-01-17 点击: 【字体:
编者按:
    1月11日,东源县委书记叶少军在《河源日报》第七版发表了题为《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东源县“民情恳谈会”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的署名文章,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的背景、意义、做法和成效作了深刻全面的阐述,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好“民情恳谈会”活动,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以群众满意引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四个必须”的要求。希望全县各级领导、党员干部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树牢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继续创新“民情恳谈会”活动的形式内容,不断增强活动实效,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东源县“民情恳谈会”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叶少军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些论断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充分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以群众满意引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新时期如何走好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必须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东源县肇始于去年1月的“民情恳谈会”活动,对破解这个课题进行了探索。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民情恳谈会”活动是新形势下走好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转型,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社会结构趋于复杂,社会矛盾凸显,农村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及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所有这些都表明,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仅要解决的问题更为复杂,而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面对新情况,一些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着种种不适应,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甚至出现了群众工作的“本领恐慌”。同时,老百姓所想、所盼、所需无法及时、准确反映给党委、政府,利益诉求渠道不够畅通。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结合中央部署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和省委部署的“夯实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东源县委经过深入论证和充分酝酿,于2012年1月起在仙塘镇、灯塔镇和双江镇寨子村、义合镇上屯村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试点。
“民情恳谈会”活动以“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暖民心、集民智、促民富”为主旨。这项制度设计的基本理念,一是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表达诉求渠道;二是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秉承这样的基本理念,我们在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设计和安排。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会场没有主席台,也没有发言席,镇村干部和群众围坐在一起,谁谈都可以,什么都可以谈,怎么谈都可以。在方法上,“民情恳谈会”活动采取的主要是一问一答、一访一馈、双向互动。因此,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议,而是一种谈心交流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人有处找、事有处办”的场所。活动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实行“一村一账”、“一事一档”,村解决不了的问题由镇解决,镇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县协调解决的模式,并以交办、督办制度要求责任单位限期办理。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成立工作组专门进行解决,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截至2013年1月10日,东源县共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780多场次,参与活动的党员群众达5.2万多人次;共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3300多条,现已办结2900多条,正在办理的400多条,办结率达87%;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900多件。
“民情恳谈会”活动以其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一年的实践证明,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将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关口前置,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有效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关乎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是新形势下走好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二、“民情恳谈会”活动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动力在于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基于试点的良好成效,2012年10月,东源县在全县全面推行“民情恳谈会”活动,形成了“由县委领导、县委组织部统筹、乡镇党委组织指导、县直单位党组织参与、村(居)党支部具体实施”的长效工作机制,即:由县委统一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县、镇、村三级“书记项目”强力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活动开展;各乡镇党委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乡镇活动的组织实施;县直有关职能单位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指定专人负责,抓好落实;村(居)党组织精心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县几套班子成员、县直单位主领导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参加和主持挂钩村(居)“民情恳谈会”活动一次以上,指导活动开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民情恳谈会”活动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基础和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但要使活动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动力,还要做到“四个必须”,尤其是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一是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改善民生、造福于民。群众是最讲实惠的,利益追求、利益诉求是现阶段群众工作的最大趋向,“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只要我们真正为民办事,就能够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如果群众得不到实惠、看不到成效,那么,我们开展的任何活动,包括“民情恳谈会”活动,都会失去活动的主体,都会被群众所抛弃。民生问题解决得越好,群众的认可度就越高。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民情恳谈会”活动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动力,群众路线才能真正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二是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无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都要求各级干部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群众的贴心人,这就决定着走群众路线必须从作风抓起。“民情恳谈会”活动直达基层一线,而基层一线既是问题集中的“主战场”,也是干部能力的“训练场”,如果没有良好的作风做保证,不但“训练场”会形同虚设,干部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还会极大地损害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进一步疏离党群干群关系。在工作作风上,现在群众反映最大、危害最烈的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决不能搞“走过场”和“一阵风”,而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热心为群众服务,与群众打成一片,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必须不断创新形式内容。服务群众永无止境,“民情恳谈会”活动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实践,必须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群众标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汲取群众强大创造能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经验、挖掘典型,不断丰富“民情恳谈会”活动的内涵。“民情恳谈会”活动不是组织部门的“独角戏”,也不是党员干部的“个人舞”,而应该是全社会的“大合唱”。要进一步发挥社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各社会团体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满意度。同时,要因地制宜,决不能为了应付检查而“恳谈”,而要坚持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准则开展活动。
四是必须正确引导村民自治。随着“民情恳谈会”活动的深入开展,群众会因此产生依赖心理,大事小事都希望集中到会上来解决,导致形成地方党委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而地方党委政府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民情恳谈会”活动的效率就会打折扣。因此,在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自身建设,教育农民提高民主意识,增强自治能力,管好自己的事,积极引导村民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组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引导村民正确、依法使用民主权利,自觉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各项工作。
(作者系中共东源县委书记)